濕式蝕刻的原理是什麼?超詳細優勢、製程與應用全方位分析!

濕式蝕刻的原理是什麼?超詳細優勢、製程與應用全方位分析!

在半導體產業中,精密的微影製程仰賴各式蝕刻技術,而「濕式蝕刻」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這種利用化學溶液進行材料去除的技術,不僅在製程中具有高效率與高選擇性,也廣泛應用於晶片製作的不同階段。本文將深入介紹濕式蝕刻的原理、優勢、常見藥液與材料應用,並與乾蝕刻進行比較,最後帶你認識亮雲科技在濕式蝕刻領域的專業實力!
〈延伸閱讀:ESG永續發展如何實踐?掌握企業永續發展關鍵技術&指標實例

 

濕式蝕刻是什麼?半導體製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?

濕式蝕刻是半導體製程中至關重要的設備之一,負責去除晶圓表面不必要的材料層。此步驟影響到後續圖案精度與成品良率,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濕式蝕刻的化學反應原理,以及與乾蝕刻的差異性,快速掌握其技術特點與應用價值。

 

深入了解濕式蝕刻原理

濕式蝕刻(Wet Etching)是指將經過光阻圖案處理的晶片浸泡於特定的化學溶液中,透過化學反應去除未被光阻保護的材料。此蝕刻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:首先,化學藥劑擴散到材料表面;接著化學藥劑會在表面與蝕刻材料發生反應;最後反應產生的副產物會被溶液帶離表面。整個過程極度依賴化學反應的選擇性與反應速率,對蝕刻品質與精度有決定性影響。

 

濕式蝕刻與乾蝕刻差在哪?

濕式蝕刻是一種等向性蝕刻技術,意即材料的移除會朝縱向與橫向同時進行,容易造成圖案底部被側向侵蝕的「底切(Undercut)」現象影響,因此在細小結構製作上有所限制。相比之下,乾式蝕刻利用等離子體所產生的離子與自由基,針對材料進行具方向性的非等向性蝕刻,蝕刻圖案更為精細,適合應用於奈米尺度的微影製程。儘管乾蝕刻在精細度上具有優勢,但濕式蝕刻在成本與生產效率方面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
〈延伸閱讀:乾式蝕刻是什麼?了解蝕刻的半導體應用優勢&未來發展

 

濕式蝕刻VS乾式蝕刻

  濕式蝕刻 乾式蝕刻

製程方式

化學液體反應

電漿或離子反應

優勢

成本低、效率快、選擇性高

精細度高、可控制性強

常見應用

大面積蝕刻、去除氧化

奈米結構蝕刻、精密製程

 

濕式蝕刻的常見藥液與應用材料解析

在濕式蝕刻過程中,選用何種化學藥液作為蝕刻劑,會直接影響到材料的去除速率、製程選擇性與整體均勻性。每種材料對特定藥液的反應速率與化學性質皆不同,因此要根據實際製程目標進行精準搭配。例如:氧化矽、氮化矽、金屬層與光阻殘留,皆需使用不同性質的蝕刻劑進行處理。如果蝕刻劑選擇不當,容易導致過度蝕刻、底切,甚至是破壞底層結構,造成製程良率下降。

 

濕式蝕刻常見蝕刻劑有哪些?

  • 氫氟酸 (HF):主要用於蝕刻二氧化矽(SiO₂)層,對氧化層具有極高的反應性,是晶圓清潔與薄膜去除的常用藥液。
  • 硝酸 (HNO₃):常與其他藥劑混合使用,主要用於金屬材料,例如:銅、鋁的蝕刻。具氧化性,蝕刻效果穩定。
  • 硫酸 (H₂SO₄):具有強烈去污與有機物分解能力,多應用於去除製程中殘留的光阻與有機雜質。
  • 磷酸 (H₃PO₄):適用於氮化矽(Si₃N₄)與某些金屬蝕刻,反應溫和且選擇性良好。
 

濕式蝕刻的應用製程

濕式蝕刻的進行方式可分為兩大類:一是浸漬式蝕刻,將晶圓浸泡在蝕刻液槽中,適用於大量批次製程;二是噴塗或旋轉式蝕刻,利用機械方式將蝕刻劑精準噴灑在晶片表面,適合局部控制與節省藥液。無論哪一種方法,蝕刻過程中的「選擇性」與「均勻性」皆為關鍵,會直接影響最終成品的結構完整性與電性表現。

 

濕式蝕刻的4大優勢,半導體製程不能沒有它!

濕式蝕刻憑藉其高效率、低成本與製程成熟度,成為半導體與面板產業中無法取代的重要技術,以下為濕式蝕刻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核心優勢:

 

1. 成本效益高

與乾蝕刻所需的真空腔體、電漿發生器與高階設備相比,濕式蝕刻的設備結構相對簡單,對基礎設施與操作環境的要求較低,整體建置與維護成本也不像乾蝕刻高。加上不依賴高能離子或電場控制,也省去許多耗能設備,因此在能源使用與製程成本上更具經濟性。對於新興製造商或中小型晶圓代工廠來說,濕式蝕刻不但能大幅降低初期資本支出,還能在有限預算內實現規模化生產,具高度成本效益。
〈延伸閱讀:企業節能減碳的方法有哪些?優化半導體設備&節能減碳技術,落實淨零碳排!〉

 

2. 適合大批量生產

濕式蝕刻是一種成熟且標準化的製程,其工藝穩定性高、良率控制精準,特別適合重複性高的大量生產需求。蝕刻劑可以同時作用於多片晶圓,進行批次式處理,大幅提升生產效率,並降低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。此外,濕式蝕刻也能整合於自動化生產線,搭配機械手臂與智能製程管理系統,可執行連續式與多槽式蝕刻作業,是量產環境中的理想選擇。
〈延伸閱讀:能源管理系統|企業節能減碳的智慧利器,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!

 

3. 蝕刻速率快

濕式蝕刻的反應機制為材料直接與蝕刻劑發生化學反應,因無需等離子激發或抽真空等前置處理,蝕刻反應可快速進行。針對大面積結構或厚膜材料,濕式蝕刻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去除,顯著縮短製程週期。這樣的高效率特性,在需大量處理氧化層、金屬層或其他非精密圖案時,特別具有競爭優勢,不僅提高設備使用率,也讓整體產線流暢度提升。

 

4. 高材料選擇性

濕式蝕刻的另一大優勢是「高選擇性」,對目標材料具高反應性,但於其他層材料則無破壞性。讓製程人員能夠精準控制蝕刻範圍與深度,有效保留重要結構層,提升整體圖案精度與成品良率。例如:在蝕刻氮化矽時使用磷酸,可保留氧化層不被影響;使用氫氟酸去除氧化矽時,能精準控制厚度變化。這些都展現了濕式蝕刻在多層結構製程中的強大適應性與可控制性。

 

濕式蝕刻可以應用在哪些場景?

濕式蝕刻雖然起源於半導體產業,但其發展早已跳脫晶圓製程框架,成為各種微結構加工與材料清除技術中的關鍵工具。從奈米級精密製造到大面積圖案清洗,都是不可取代的角色。

 

半導體製程

濕式蝕刻廣泛應用於晶圓製造的多個階段,包括薄膜剝除、氧化層移除、金屬層蝕刻與通孔製作(Via Etching)等關鍵工序。在晶圓前段製程中,濕式蝕刻可去除不必要的絕緣層,協助製作精密的電路接點;而在後段製程中,也用於金屬層圖案調整與表面清潔,確保晶片電性穩定與良率達標。在成熟製程與低階節點(如28奈米以上)中,濕式蝕刻仍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。搭配光阻與化學藥液的整合控制,濕式蝕刻可穩定實現中高階製程要求,是晶圓廠維持產能的重要一環。

 

光電器件與面板產業

濕式蝕刻在LCD、OLED、TFT等面板製造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例如:用於透明導電膜(如ITO)的圖案蝕刻,或是金屬電極的精細修飾。因為這類面板結構通常面積大、層次多,濕式蝕刻能在不損傷底層玻璃基板的前提下,快速去除目標材料。不論是小尺寸感測器或大尺寸顯示模組,濕式蝕刻的製程彈性與量產穩定性,在面板產業中大受歡迎。

 

其他產業

除了半導體與面板領域,濕式蝕刻也廣泛應用於其他高科技產業,像是:

  • 微機電系統(MEMS):製作微結構、懸臂樑或矽基通孔結構。
  • 感測器產業:如加速度感測器、壓力感測器的元件結構定義。
  • 航空與汽車產業:進行金屬薄膜蝕刻、材料選擇性去除等加工應用。
  • 生醫元件:製作微流道、生醫晶片結構等微加工製程。

這些應用場景對結構精度與材料純度有高度要求,而濕式蝕刻的高效率與溫和反應機制,得以在各產業中發揮重要價值。

 

亮雲科技-提供最專業的濕式蝕刻改造與維修

亮雲科技專注於濕式蝕刻設備的代理與維修服務,為台灣多家半導體與光電廠商提供技術支援。代理日本YAC原廠濕式蝕刻機,並熟悉DNS、SPP等品牌設備架構,具備豐富的零件更換與現場維修經驗,可迅速協助廠商處理設備異常與停機問題。此外,亮雲科技也提供機台客製化軟硬體改造服務,延長設備壽命,提升整體製程穩定度與產能效率,是業界濕式蝕刻技術的關鍵夥伴。
〈產品推薦:YAC 濕蝕刻機

 

結論

濕式蝕刻技術在半導體與精密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因為具備高效能、低成本與良好選擇性,成為製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無論是在晶圓製造、面板處理或感測器開發,濕式蝕刻都展現出極高的應用價值。如果企業在蝕刻製程中尋求穩定高效的解決方案,亮雲科技無疑是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。想了解更多濕式蝕刻改造與維修方案嗎?立即與亮雲科技聯繫,獲取專業建議與報價!

CTA-contact

文章分類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驗證碼

文章目錄

TOP